然后《太极中庸说》被朱厚照改为《儒学辩证法》。
路过济宁的时候,朱厚照还特地留了几天,让王守仁将《儒学辩证法》刊印之后送往他的几个弟子手中。
总之,王守仁是文官中的异类,但他本人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一心研究学问,顺道给朱厚照打下手干活。
但对于梁储来说,这是文官劝皇帝的希望之一,还是的让他以国事为重,劝谏皇帝一二。
“守仁啊!你亲侍皇帝左右,还是要多多劝谏。万万不能再亲昵奸佞了啊!”
梁储像长辈一样劝着。
王守仁却微微皱眉。
这是内涵谁呢?
要是自己不劝皇帝,难道自己就成了奸佞?
还真是……
“晚辈尽力而为。”王守仁答应着,然后开溜。
梁储微微皱眉,王守仁的学问,他也知道。
心学为陛下看中,若是……不妙啊!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上在通州。
朱厚照撑着下巴,听着张永在边上念的奏折,不一会儿就走神了。
“皇爷,这成国公和西宁侯送来的乞骸骨怎么批复?”
“什么?哦,起个屁的骸骨!他俩年纪才多大!”
朱厚照走神了一下回来,才想起是成国公朱辅和西宁侯宋恺启奏想要辞职了。
至于为什么,明武宗实录记载:守备南京成国公朱辅、协同守备西宁侯宋恺,各奏乞辞任,兵部议以江西之变辅、恺仓惶失措,宜从其请。
他俩在宁王打安庆的时候被吓尿了,要跑路,所以被南京上下弹劾不少。
现在的勋贵,是废到一点小小的事变,就能吓得屁滚尿流的地步。
而且如果让这两货走了,江南可就彻底从他手中失控了。
毕竟他俩是靖难勋贵,和江南的魏国公这些太祖朝的勋贵不算一个圈子里的。
所以,朱厚照肯定不能让他们走,就自己上去批复。
“各罚俸三年,左迁成国公暂代南京守备,着令魏国公徐鹏举为协同守备,让西宁侯宋恺代俸在江南等候调令。”
批完了折子,顺手安抚了一下魏国公,同时也变相剥夺了魏国公代替皇帝祭祀孝陵的权利。
毕竟魏国公能代皇室祭祀,最好是不掌军,那现在掌军了,祭祀就得留人。
宋恺就当是废物利用了。
最后孝陵那边,接下来要投资不少的银子下去修陵宫,虽然不至于豪华,但将近三百座,也得安排三十万两银子过去。
还是自己的人去安排比较合适。
批示完了南边的奏折之一,朱厚照还带考虑调整人事。
尤其是漕运。
按照兵部这边的建议,大部分都是勋贵去安排。
丰润伯曹恺就是兵部廷推出来的。
这个家伙,倒是声名不显,不过他的父亲曹振倒是在成化朝的时候有出场,牵扯了僧官嫖宿案。
思考一二之后,朱厚照改丰润伯为操江总督,然后又顺手将南北五军都督府里的都督换了一下。
定国公徐光祚中军都督府掌印,除英国公张仑为中军都督府都事,驻守南京,编练陵宫卫,编额三千户。
英国公张仑,正德十二年任奋武营管操,实际上算是勋贵体系内的小辈。
朱厚照对他倒是没有多少感觉,倒是他爷爷张懋在明武宗小时候,经常惹明武宗不开心,顺道的就让张仑一直没有什么升迁。
不然的话,这五年,早就够让他升到了都督府下任意一个好地方任职了。
小说《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