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给朱棣出的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是能够帮朱棣破解眼下困局的一条出路。
方孝孺宁愿被诛十足,也不肯向他低头俯首。
而没有这位文坛大儒的支持,如今天下又有谁会为朱棣草拟这封登基圣旨?
所以与其为寻找名士而处处碰壁,还不如干脆拟一封罪己诏,直接将自己干的那些龌龊勾当一并说出。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就是方子言在这封奏折中秉承的理念。
反正他日后终究是要被那些读书之人抹黑的。
与其留着黑料让别人黑,那还不如直接自黑。
这样就算博取不到百姓的好感,起码也能落得一个坦荡的声名!
朱棣斜倚龙床,翻阅着手中的奏章,表情似笑非笑。
朱高炽跪在下方,冷汗涔,身上的朝服都已经被冷汗浸透。
“老大,这奏章你看了吗?”
“回禀父皇,儿臣看过了!”
“你觉得他写得如何?”
“儿臣不敢妄断!”
经朱棣这么一问,朱高炽心中更加不安,同时头也埋得更低。
没错,这奏章他的确看过了,而且反复看了很多遍。
方子言提出的这个计策不可谓不冒险,细数从秦到元,一千多年的王朝更迭,真有胆量给自己下罪己诏的帝王又有几人?
更何况朱棣如今还只是燕王,未曾称帝。
要将自己的继位诏书写成罪己诏。
要在天下百姓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承认是自己错逼死了侄儿建文。
这对于即将继位的朱棣来说绝对是一项莫大的挑战!
眼见着朱高炽低头无语,迟迟不曾作答。
朱棣合拢奏折,笑着说道:“朕还真是老糊涂了,你既已经提前审阅过了这封奏折,又将其呈递到朕的面前,这便说明你已经默许了方子言在书中所说,让朕下罪己诏之事吧!”
朱高炽低头无语,未曾明言。
可是在心中,他却已经默许了方子言的想法,另辟蹊径,坦言过事,这对于眼下的朱棣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棣长叹一声,随手将奏折丢到一旁:“看来朕这个篡权谋逆的罪名是洗不掉了,就连朕的儿子都想让朕下罪己诏,日后建文后代若想夺权,仅凭借着这封罪己诏就够了!”
“父皇,古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昔年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发动玄武门兵变,可就因为其在位之上勤勉为民不也同样,博得了一片千古清名吗?”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4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