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过往
张恬,男,37岁,小学文凭
爹妈都是普通人没有地种,只能打工供养张恬念书,期望他能够读大学,将来有个好营生,却没想到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可能是期望太高吧,从张恬上学那天开始,只要有考试不及格,张恬都会受到他爹的皮带教育,越打张恬压力越大,学习越不好,最终成了死循环。
常年打骂造成了他懦弱、孤僻的性格,也因此在步入初中之后遭受校园霸凌,他也找过老师和父母,可是老师不作为,老爸也痛斥他软弱无能,却不说给张恬撑腰,逼得他只能退学逃避,为此差点被张爸打死,张妈一个妇道人家,哪有什么主意,只能任由张爸施为,那年张恬才13岁。
自从张恬辍学后,张爸对他的态度每况愈下,总会以各种借口打骂他,张恬自己也很无助,自己年龄不够,根本没办法外出打工,只能整天混迹在社会上,到也从社会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那时候离家出走这个概念还很模糊。
强忍着熬到17岁,张恬再也忍受不了张爸的暴力对待,选择了离家出走,那年是03。
一个书包,一套换洗的衣裤,一张身份证,几个馒头大葱外加偷爹妈的476块钱,张恬顶着齐膝的大雪远离爹妈来到火车站,买了张站台票混进车站,也没看是去哪的车,随便找了一节没人的车厢钻了进去。
(那时候可以用站台票进站,因为通讯不方便,卖票时总会有一些“坐/卧铺被闲置,所以好多人都会利用这个漏洞上车后在补票,因为那时候外出的人太多,常常整个车厢人挤人,检票工作根本不好进行,也就有了利用漏洞逃票的人。)
随着乘客上车,张恬越加小心,也许是上天眷顾,几次检票都没遗漏了他,就这样有惊无险的来到终点。
跟随着人流出站,张恬才发现自己居然到了BJ,各种旅店、出租车叫客声响彻站前广场,一时间张恬也茫然了。
混了几年社会,张恬也学会了一些常识,知道一个人在外需要注意什么、需要防备什么,首先要找个住的地方,然后就是工作,吃饭随便对付一下就行。
临近年关,各家各户该回来的都回来了,所以张恬兜兜转转下找到一户位于三环外的一户人家。
小院附近稀稀落落的住着几户邻居,距离也都不近,只有这里没有人居住,门锁上锈迹斑斑,院墙也布满灰尘。
悄悄翻墙进去,张恬没敢进主卧,只是在偏房暂时住了下来,白天帮人擦车、洗车,晚上就回道这里休息,听着前后左右邻居家欢声笑语,张恬也会羡慕、流泪,但他不后悔。
每天担惊受怕的过了大半年,终于打听清楚这户人家离开好久了,张恬便放心了不少,当然也做好了屋主突然回来被质问的准备。
偶尔进出被邻居发现,张恬也都应付过去,逐渐的邻居们也都以为这个好多年没住人的院子已经有了新主人。
日子一天天安稳下来,屋主也没回来过,张恬也趁着闲暇时间开始收拾屋子,这不收拾还好,一收拾差点乐坏了他。
主屋陈设非常简单,一张单人床,一个桌子,一个衣柜,一把椅子,一套茶几,一床被子,一台电视,一整墙相片。
只有一个男人反复出现在那些相片中,可见那就应该是屋主。
衣柜里也只有男人的衣服,桌子上一个盒子,打开一看是一打化验报告、医嘱,化验的是一个叫张长胜的人。
各种化验结果和报告张恬也看不懂,但是医嘱还是能看懂的,肺癌、败血症,虽然不懂病理,但知道绝对是绝症,在看日期最后一次化验已经是三年前了。
然后是一个户口本,巧合的是户主就是张长胜,62年生人,按照岁数推断是张恬父辈,其他页里空空如也,也就证明了没有后代。
之后又在衣柜里面找出一本房产证,户主同样是张长胜,张恬开心之余也没敢过于放肆,小心的将它们打包,重新找了个盒子封好藏到茶几下面。
他计划等收拾完屋子,找时间去那个医院打听一下张长胜的消息,如果还活着,张恬不介意用自己的居住权换取供养老人机会,没准以后老人走了,这房子就能归自己呢。
一年多来,张恬也存下了小三千块钱,第二天就奔往医院,问了好多人,终于在一个护士阿姨嘴里听到张长胜已经被送往疗养院,不免有些唏嘘。
也有些兴奋,得到了老人的地址,张恬便前往疗养院,经过一番沟通,终于见到张长胜本人。
那是一个头发枯黄、面色苍白的男人,外表上根本无法看出是一个年仅40多的样子。
“叔叔你好,我叫张恬…
了解了张长胜这么多年没亲人的情况下如何花钱看病还能住疗养院的经过后,张恬将自己的情况说了出来,希望能继续住在小院。
作为回报,他将定期来看望老人,陪他聊天解闷,并支付相应房租给张长胜,老人也欣然同意了。
回到小院,张恬住的更踏实了,以后也不用躲着邻居走了。
那个年代的Bj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机遇随手可得,终于张恬遇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在一次给客户洗车的过程中,听到客户在聊什么掏宝、投资、赚钱,张恬便记在心里,晚上就去网吧查资料。
之后好久,有意无意的在跟客户闲聊时提起淘宝,也收获了一些或赞叹或不屑的评价。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张恬已经19岁,这一年多,张长胜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半年前病情恶化,退休金已经不能支持他后期治疗。
张恬主动将责任扛起,承担了不足的部分,并且每天都去看望老人,逗老人开心。
偶尔还会做点好吃的给老人送去,现在老人的病情已经恶化到极致,张恬这两年攒下的钱也花了个精光,眼看没有几天活头了,老人也读懂了张恬的性格。
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有责任感、善良、坚强、朴实、聪明、有闯劲,张长胜做出一个决定。
这天他将张恬留了下来,“小恬,我没几天好活了,你也不用在往我身上花钱了。
张恬知道老人话还没说完,但还是打断老人“叔,你这说的什么话,我在这边没亲没故的,您收留了我,我给您治病是天经地义的
张长胜咧了咧嘴“你的人品叔信得过,这么久你也付出的够多了,我知道你的小心思,叔其实还挺感激你的,能在最后这段时间遇到你,陪着叔聊天解闷,还给叔花钱看病,叔懂你,叔也不怪你。
“叔,您不怪我,但是我还是得做,您别挑理,不然我心不安,您放心,我只要还住那一天,就绝对对您负责到底。张恬其实早就有了将老人供养到底得决心,即使最后没有得到小院,也不后悔,谁叫自己住了进去呢,有因必有果。
“小恬啊,你做的够好了,叔没看错你,等会有人过来,你什么都不要说,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张恬心头有了答案,但还是劝道“叔,时间还长着呢,您就不怕我骗您?
听到张恬的话,张长胜也不禁笑了起来,“你不问,我还稍微有点担心,但是你问了,证明叔真的没看错你,你这孩子聪明着呢,叔的意思既然你懂,那就照办好了。
张恬也没在推让,自己的小心思虽然没摆在脸上,但了解张长胜家庭情况的人都能看懂,一个陌生人平白无故对你好,怎能没有目的?
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