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连续忙忙碌碌五天左右,田里的稻谷终于弄完,家里人也可以稍微歇两天。
自家院子晾晒的,自家人看着,防止鸟,鸡鸭来吃,晾晒场晒着的,村里面大人让自家的小孩去晒谷场玩,顺便吓吓鸟雀。
今年李老头的西个儿子家,都差不多在相同的时间弄完,也不用去帮忙。
往年要是谁家落后了,其他兄弟几家都会去帮忙。
闲来无事,婆媳俩决定去村里后山看看,李老头父子俩在家修工具,把晒干的稻谷收进去粮仓里。
阿芙喂了奶,放家里面,李风吵着要跟去,便带着。
九月的山里,野生菌,野果挺多的,婆媳俩带着李风走了一刻多钟,就到了山脚下,李老婆子对李风说:“阿风,去山里面不可以乱摘果子吃,野生菌更不可以吃,听见没,你乖乖的听话,我们吃好吃的”。
李风乖乖的应了。
“奶奶,我听话,吃好吃的”。
王氏摸摸他的头“不乖乖的听话,给你吃跳脚米线”。
李风连忙保证“我听话”。
婆媳俩带着李风往山上走。
后山经常有人去,走出来了一条条小路,这个山坡树木主要是松树,其他的是一些较矮的小树,和一些杂草。
给李风折了一个小棍子 ,让他拿着扒拉松毛,野生菌一般在松毛下,树脚,草丛李里,大多数被叶子杂草盖着,需要扒开。
婆媳俩一人一个棍子,离得不远,近几天没有雨,野生菌没有之前肥嫩,有点小,但还是找到不少,李风都拿小棍子扒拉到好几朵野生菌。
长的像珊瑚一样的菌,颜色有橙,淡粉色,紫色,叫扫把菌,这种野生菌喜欢在树脚,大的差不多要两个手捧起来。
这种菌微酸,味道也还行。
村里人喜欢吃的有牛肝菌,见手青,青头菌,奶浆菌,鸡枞等等。
牛肝菌多种颜色,黄牛肝,白牛肝,黑牛肝。
见手青手碰到就会变色。
青头菌伞面表面青绿色 ,也有黄青头,红青头。
奶浆菌的名字因掐开断口会冒白色的浆,有黑奶浆菌,白奶浆菌,黄奶浆,这种菌是一般一窝的,找到一朵就在旁边扒拉,大多数旁边就有。
鸡枞有黑鸡枞,白鸡枞,黄鸡枞之分,价格也较贵。
其他的也有一些杂菌可食用,对于不熟悉的,没见过的,村里人不会去尝试,毕竟试试可能就逝世,红伞伞,白杠杠,吃了躺板板,这是有说法的。
找了一个时辰左右,婆媳俩带来的小篮子差不多满了,李风这个小豆丁,瞎扒拉,对上了那一句,瞎猫碰上死耗子,扒拉出来一窝奶浆菌,给他高兴的。
找野生菌的同时,遇到了野果也摘了不少,橄榄,野生蓝莓,小红果,黑蛋蛋,找了一个大叶子包着,娘三个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回到家,就找来的野生菌分类,刮土,摘一片柴堆上爬着的南瓜叶,就开始清洗。
牛肝菌比较多,这个单独炒,其他的菌较少,就一起做个炒杂菌。
王氏在厨房烧火,把粥煮好,去后院菜地撬了两块姜,摘了一把青菜,掐了一把蒜叶。
房梁上挂着的辣椒和蒜头拿了几个,蒜头扒皮,切片,蒜叶辣椒切段,生姜切片,粥煮好,盛出。
洗干净的牛肝菌,切薄片,锅热,放油,这次油多放了点,接下来忙碌秋收补补,油热倒入姜片和一半蒜片爆香,倒入牛肝菌快速翻炒,牛肝菌厚实,水分多,要多炒一下,炒了几分钟,剩下的蒜片拍一下,不用太碎,丢进去翻炒,加盐,炒到野生菌水分差不多干了,微微有一点焦黄,盛出一部分,撒入辣椒蒜叶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杂菌也是相同的做法,但味道各不相同,各有千秋,煮了一个小青菜,就可以开饭,今日午饭算得上丰盛,虽不是干饭,但炒野生菌油可是多放了,一家六口围着吃饭,啊不,有一个奶娃娃还不可以吃,香迷糊了。
王氏要喂奶,就没有吃辣椒,李风是人小吃不了,就只能吃没有辣椒的,饭桌上,众人快速的吃着饭,太香了太香了,每个人内心都是这样子的想法,吃饱喝足,接下来,李家人决定趁这两天多去找野生菌,这也是一道菜啊,味道还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