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架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900

第4章 历史底蕴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可惜只登了幽州台,其实幽州的伟大在于山海关外的辽东大地。

白山黑水养育了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一切生灵万物。

黑土地肥沃而有养分。

当年的历史殷商王朝贵族们经历了流亡之旅,史记中一带而过,也许是对周朝的敬畏。

流亡的殷商贵族们在朝鲜半岛开启新的政治生命,只想说这片土地很重要,历经战争生命生生不息。

李世民、李治历经两代帝王经略,终于巩固住了辽东战略要地的统治。

大唐是辉煌的,打败了一切想觊觎辽东的异族的野心。

在历史上有太多的名字‘高句丽’、‘新罗’、‘百济’、‘扶余’还有日本的倭族们,交织在一起的利益和战争,从日本到朝鲜半岛,伟大的辽东是巨大的诱惑。

朱棣天子守国门的决策是时代必然的选择,因为南京有太多太多他不想回首面对的情怀。

一种帝王独有的家国情怀。

历史的车轮向前旋转,辽、金、元、明朝代更迭,崇祯皇帝只能选择最决绝的方式,君为社稷而死,生当亦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位君王到有些文天祥的民族气节。

大汉民族失去了汉武帝打击匈奴的尚武精神。

朱可夫是苏联的战神英雄,但霍去病更有资格成为真正的战神。

崇祯皇帝一定对左良玉充满痛恨和怒火。

在大明危难的时刻,明朝的军队似乎选择性消失了,没有英雄出现。

中国的海伦、陈圆圆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知己。

皇帝吊死在煤山上己经不再重要了。

吴三桂变成了愤怒的墨涅拉奥斯,闯王抢了陈圆圆还是牛金星戏弄了陈圆圆,这是历史谜团。

吴三桂选择山海关城门大开,后金铁骑和吴三桂的守关人马一起合作彻底的粉碎了闯王的野心。

孝庄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一位会利用石榴裙的伟大蒙古女性,她的儿子顺治入关之后成了中国皇帝。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为满清帝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那段中华屈辱历史就写在康熙最讨厌的孔尚任《桃花扇》里。

戏子误国,一帮文人们假清高,损国辱国,这是历史局限性造成大明王朝的悲歌。

无论如何中国不缺乏叶卡捷琳娜,还有伊丽莎白这样的女皇女王。

想想大唐的武则天,让无数男人尽折腰,她有资格去立一块无字碑,她是中国的女皇帝。

唐朝的问题是幽州的问题,宋朝的问题也是幽州的问题,到了明朝的问题是辽东,历史的轮回,蒙古汗国不仅仅横扫欧亚大陆,如同天上下来的大洪水灭了大金王朝,又灭了南宋偏隅一朝,后金后来居上又杀回来了再次成为紫禁城的主人。

大明没有解决的蒙古问题大清解决了,这是对正统大明帝国莫名讽刺。

燕幽之地是秦始皇都头疼的战略要地,荆轲刺秦王是燕太子丹最后一击。

陈子昂来到幽州台的时候己经感到了冥冥中的力量。

诗人的首觉是敏感的,这是历史的局限造成的?

大唐的方向在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里,伟大的丝绸之路,贸易决定了对外发展的方向,问题在于唐玄宗更喜欢梨园而非秦始皇巡游苍梧、狼牙、封禅泰山。

假如李隆基,梨园的祖宗,有点进取心也和李白、陈子昂到幽州采采风或许历史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历史没有假如,这也是历史的奥妙之处。

秦始皇可能过于自信了,他创建的帝国在他死后最后荣光竟然是陪葬兵马俑,大秦的尚武精神结晶非兵马俑不可。

这种尚武精神也随着兵马俑的陪葬消失了,至少秦始皇为中华帝国保留了尚武精神物质存在的‘参照物’。

秦始皇的确伟大,韩非子不可怕,焚书坑儒只不过是历史的双面性,史记的取笔而己。

暴虐的统治也不可怕,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秦帝国崩塌是瞬间的。

项羽火烧阿房宫,战争的永恒的主题不是和平是毁灭,正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思考。

蒙古铁骑只带来肉体物质的毁灭,精神思想依旧存在,这种毁灭反而不可怕,会促进文明的进步。

元大都世界的中心,马可波罗西行记伟大的赞歌,大元帝国的荣光。

隋炀帝的伟大在于宁可亡国也要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

李世明的伟大在于亲征高句丽。

李治的伟大在于征服高句丽,包括整个朝鲜半岛,最终臣服于中央帝国。

武则天的伟大在于赐姓倭国,连接辽东大地的朝鲜半岛,一首是倭国野心的战略要地。

白江口之战击碎了倭国的一切幻想,这也是谴唐使开启友好臣服大唐的开始。

唐高宗李治彻底解决了辽东问题,大唐帝王们战略眼光绝对高瞻远瞩,问题最后出现在幽州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身上,这是内部制度的问题,瑕不掩瑜,但是大唐在处理辽东问题上当属最英明的,吊打大明一百条街。

===>戳我阅读更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