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架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900

第10章

断地探访建文帝下落。他首先派遣户部给事中胡濙以查访仙人张三丰为名,前后共二十余年。派遣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探访建文帝是否出海?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关起来审问长达十多年,目的就是逼迫他供出建文帝下落。从这些措施可见,建文帝的确是外逃无疑。

关于建文帝的行踪,多地都曾有疑似记录。《胡濙传》记载,他暗访郡、乡、邑长达十六年,搜寻建文帝下落。永乐二十一年(1423 年)七月,“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究竟是什么样的消息,居然让精神不佳的永乐皇帝谈这么长时间?胡濙所奏对的应该是建文帝的事情,与之相对的是,此不久胡濙在江苏吴县穹窿山查访到建文帝已死的消息,死后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胡濙过去查证,确定无疑,于是回禀永乐帝,“帝遂释疑”。

5.2 建文帝后续传说

建文帝在民间传说中的各种归宿丰富多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1 各地的建文帝传说

在云南狮子山,有一副四十字对联,揭秘建文帝失踪之谜。寺内大雄宝殿的楹柱上,刻着一副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信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寺内还建有惠帝的祠阁,阁内见有三尊佛像,其中一尊身披袈裟,背靠龙椅,据说就是建文帝。而根据清朝修订的《武定府志》中记载:建文帝,止于狮山正续寺数十年。

在重庆磁器口,传说中建文帝兵败后逃向了西南,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为了躲避永乐皇帝的追杀,建文帝一路颠沛流离,最终来到了重庆的白岩镇,后白岩镇被改名为龙隐镇,宝轮寺又名龙隐寺,还特意在通往江边的路上修了龙隐门。在磁器口正街有一碑刻“深水井”,传建文帝为逃避官家搜寻曾暂避此口枯井,饥渴难耐时每有清泉涌出,后为农妇所救,并投身白寺为僧,故此井得名“生水井”,也称“僧水井”。

===>戳我阅读更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