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汹涌澎湃,席卷了当时所有的政治人物。苏轼﹣﹣这个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的年轻进士,刚刚踏上仕途,就立刻被卷进了这场急流。而且从此之后,他一直在党派的斗争中翻上覆下,度过了自己命途多舛的一生。
乌台,即御史台,是专门负责对中央或地方官的纠察弹劾的机关。乌台诗案,是公元1079年北宋中央御史台弹劾苏轼,并将其逮捕入狱的著名诗案。这一案件的发生,应追溯到10年之前。
公元1068年,苏轼置身京师,由于崇拜学问、品德都冠绝当代的司马光,逐渐与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关系密切起来。但对于变法的利弊,并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熙宁三年,王安石正式拜相,位居群臣之首。随之,政治上的人选也开始频繁变动,不少人纷纷离开汴京,出任外补。韩琦去职,范镇愤然离京,苏轼的弟弟苏辙由于反对青苗法,被罢职,贬到河南。
尤其不能使苏轼容忍的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司马光,也被贬官出京,到陕西的偏郡任职。苏轼当时才32岁,血气方刚,开始露骨地攻击王安石,他把王安石比作曹操。熙宁四年,他写了9000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