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深度解析二 关于困苦对于困苦的理解是作品的升华,是巨大的超越。
《红楼梦》《悲惨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很多国内外著作都写出了人世的悲剧性,以及人物内心的痛苦。
但几乎没有作品找到出路,甚至破罐子破摔,而《平》指明了方向。
经历困苦,超越困苦。
曹雪芹自己曾这样评价《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现实中曹雪芹的家境和《红楼梦》中贾家的境况非常相似。
康熙六次南巡有西次就住在曹雪芹家,但后来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
贾家也同样由极其繁盛变成后来的树倒猢狲散。
鲁迅先生也曾家道中落,他曾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我以为从这一条道路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他们的悲惨境遇和心理痛苦不言而喻。
面对苦难曹雪芹选择了终身不做官、不劳动。
有人说是看破红尘、消极反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自己一个人生活容易,或穷或死都无所谓,但不能让家人跟着自己受苦受累。
最后曹雪芹家境极度贫困,他的儿子也病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经不起丧子之痛,曹雪芹不久就悲伤过度而死,留下半部红楼。
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还可以种地养家糊口,而曹雪芹没有这个条件。
一个男人,怎能没有责任心,从这个角度讲曹雪芹或许不应该绝望、放弃。
再来看看《平凡的世界》和路遥自己。
主人公孙少平遭遇贫困、饥饿、恋爱失败、内心痛苦挣扎,但他还是坚持读完了高中。
后来回村里做老师,不久又被村支书的儿子顶替,失业,但他没有绝望、放弃。
有知识有视野的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做种一亩三分地的普通农民,后来外出揽工,相当于现在的工地小工,最苦最累,肩上、背上的皮都磨破了,但他还是坚持。
后来又去煤矿做工人。
在劳动中收获,赚钱供妹妹上大学、补贴家用。
孙少平一路走来,历经无数困难、艰辛,但他没有把贫困、困难一首当做痛苦,他觉得困苦是客观存在的,你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父母己非常努力,没什么好抱怨的,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未来。
经历过一些困苦,成长了,便觉得困苦是磨砺意志的基石,内心强大,困苦也就不再痛苦。
孙少平也正是路遥自己的写照。
在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失败的时候,在孙少安最痛苦的时候,临近的山西姑娘秀莲选择了少安,她很看重少安的能力,她不嫌少安的一贫如洗,她没有跟少安要一分钱彩礼,便嫁给了他。
少安曾说自己家穷会受苦,自己命不好,命短,别跟他。
秀莲说不怕穷,命短用自己的给他续上。
少安的创业过程中历经艰辛与失败,她都陪在少安身边,一起努力。
但当少安创业成功、功成名就时,秀莲却得了癌病,生命垂危。
这是悲剧的高潮。
很多读者都无法接受,可现实生活中有时就是这样,我们也许经历过失去亲人的悲痛,我们很不愿看到悲剧,但生活有时难免有悲剧。
天塌了,人还得活着,有时命运无常,我们什么都得接受。
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儿时的学习中也总有不如意,难免遇见困难,甚至悲欢离合。
这都很正常。
和别人比较,总有不如人,甚至歧视。
真实的生活本来就很普通,平凡的世界也难免一波三折、甚至悲欢离合。
这才是最真实的世界……心理的落差、烦恼有时会困扰我们,甚至很是痛苦。
精神的困苦不亚于物质的困苦。
许多时候不是我们所能左右、避免,只能也应该心平气静的接受,但我们可以找到出路,走出去。
而心理的烦愁、悲痛不起任何作用,多想出路多实践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