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架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900

第26章


朱慈烺见此点首:“除姑父(巩永固)与范爱卿留守朔州,看护粮草外,其余人皆与孤一起去,随行文臣除范爱卿外,也跟着去历练历练!另外,大司马李爱卿先率一万乡勇去阳方,备下粮草与热水,以作策应与歇息之用。”

随行的文臣里,其他人还好,孙承泽听到文臣们除范景文外都要求,当场吓得脸色发白。

但他也不敢拒绝。

因为他怕朱慈烺一不高兴也拿战斧把他脖子砍断,杜之秩被砍那一幕,让他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以致于,孙承泽现在一看见朱慈烺身边的王铁柱所带战斧就不禁一哆嗦。

“臣遵旨!”

李邦华这里已先领旨,率领所招乡勇先行出发,去了宁武关与朔州城之间的唯一道关卡,即阳方堡。

而朱慈烺与吴麟征、唐通、高第等一行人则于次日一早才开始南下,往宁武关方向而来。

东宫卫率标营即高第部合计有一万两千余兵;左营即唐通部合计有九千余兵;而右营李守鑅部合计有六千余兵;外加李邦华沿途招募与收拢的五万乡勇。

朱慈烺麾下兵力除自己的一千余家丁外,合计就有七万余人,其中可战的战兵两万八千余人。

但朱慈烺只带走了全军中的两千余马军也就是骑兵于次日一早去宁武关,而其余的步军与乡勇,除了李邦华带着的一万乡勇提前去阳和外,被朱慈烺全部留在了朔州,由驸马都尉巩永固统领,修缮朔州城防、挖掘壕沟,以作将来迟滞闯贼之准备。

因朱慈烺一行人,全是骑兵,所以速度倒也很快。

再加上,昨天春雨就已停住,且晴空朗照了一日,道路硬结了不少。

所以,朱慈烺一行人在第二日早晨,也就是二月十七日的清晨,就到达了宁武关外的句注山余脉一带,且正好能看见对面闯军大营。

唐通这时喘着粗气来到朱慈烺这里,将头上的草帽摘下来,任由头上热气升腾,而对朱慈烺说道:“殿下,臣仔细看了,闯军虽多,看情况的确有不下二十万之数,但老营并不多,估计也就六万左右,而且骑兵就更少,不过五千余骑兵。”

“真是如此的话,这李自成也忒大胆了些,就这点老营兵力,也敢东进攻打朝廷边镇,要知道,大同、宣府这两处重镇还没失呢。”

高第这时言道。

朱慈烺则没有对唐通的结论表示怀疑,因为他记得历史上李自成的确没有带足足够的精锐进行东征,以致于在宁武关被周遇吉挡了七天后竟萌生出了退兵的想法,甚至在北上与吴三桂以及建奴决战于一片石时,更因为就一次大败,便仓皇逃走,放弃京师,而这些都可佐证李自成没有带多少精兵东征,而是把大量主力留在了陕西与山西之间的黄河一带。

据朱慈烺所知,后世历史学家顾诚先生的《南明史》里也提到过这一点,李自成的东征是仓促而颇具试探性的,大量主力被留在陕西,并没有带多少精锐主力东进。

而且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按照朱慈烺对原有历史的熟知,他记得李自成在一片石惨败于吴三桂和建奴联军、而仓皇放弃京师且逃回陕西后,还在陕西与建奴组织了几次决战,可见,他李自成在陕西的确留有了大量主力,而在一片石败没的只是他带去东征的一部分。

小说《大明:开局造反,大臣都想我继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戳我阅读更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