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禅院,信仰者人数众多
禅院位于中,极尽简单,一大一小两个光头不管禅院外的朝佛之人,只是静静的坐在地上,像是入定了一般。
两人衣着很简单与普通和尚无异,可偏偏是这不到几亩地大小的禅院引的几大州的信徒参拜朝圣。。
老和尚摇了摇头,闭着眼睛说道
“自己便是自己的佛,又何须来这小小的一方禅院悟道修行呢,岂不是舍了大道而到处寻小道,终究还是没参悟到啊”
“方寸,你觉得呢”
老和尚对着眼前的小和尚喊道,却并不见小和尚搭理他,还以为他已经成功入定了,老和尚刚这样想着,突然耳边一阵打鼾声传来,顿时空中一片寂静,空气瞬间凝固。
本来应该是浑身慈悲心的老和尚浑身杀气逼人,手作扣门状狠狠的敲在小和尚的头上。。
小和尚痛的瞬间清醒连忙用手摸了摸头说道
“师父,你干嘛下手这么重”
老和尚立马恢复到一种大慈大悲的境界,缓缓站起身来
“方寸,你知道这禅院之中为何就你一个弟子吗”
“那还是我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成熟稳重……”
“停停停,行了,别说了,你这厚颜无耻的人,怎么成了我的徒弟”
小和尚自吹自擂还没结束就被老和尚打断了
老和尚看向远处,眼神中空洞澄明回忆起一些东西
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老和尚拿了个小板凳端坐在院子里面似佛陀坐禅又如小儿受训,一动不动。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小孩子的啼哭声。。
老和尚出门查看,见风雪夜中襁褓有一小孩。
顿时通透明了,双手合十,高颂佛号。。
阿弥陀佛
从此风雪中的孩子便在院里住了下来,等到这孩子七岁的时候,日常在院中玩耍,见院中一供台上摆着两座石像,刹那间便开悟了,身体并无其他动作,只是脱口而出。。
“低眉不识菩萨面,我见如来如见我”
那一天
老和尚八十六载未看破,七岁小童一语释禅机
从那以后,石像便被老和尚搬走了,院中再无供奉之物。
禅院也从人迹渺渺变的万国来朝。。
老和尚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这名弟子很是欣慰。
可见他对佛法毫无兴趣,又不得的摇摇头。。
“你也是时候出禅院到处看看啦”
小和尚依旧玩自己的,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
————
稷下学宫大殿前面一位中年男人正在讲话,大殿外的学子黑压压的一片。
却无嘈杂之声
“学宫内可教读书,权谋,匠工,经商,心术,品行,除魔降妖……”
“几乎这世间种种都可以教,可若是不明白这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人心不能露白,就算修为之高,只手遮天日;能力再强,可造罗亚方舟;品行之好,割肉喂鹰。
我坚信也决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所以学宫决定学宫学子,倾巢而出,十年为期。
若十年后还愿意回到学宫,自然可成大道,所不想回亦可成大道”
稷下学宫十年之约即定,人群慢慢疏散开来学宫也变的空荡了起来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本就生于世间,往返山野,也想在这乱世之中塑那三清金身。。
世俗各国再起兵戈,山水福地妖魔横行
各州府郡县蠢蠢欲动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也开始执剑闯荡江湖
及冠学子各国奔波,负笈游学
有人大彻大悟,通透世俗的隐蔽深山;有人学艺有成下山擒妖;也有人经天纬地,通阴阳,晓八卦,辅助王侯将相。。
田野里的乡民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十六岁的少年欲上山巅,与天公试比高
小说《扶剑且送青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