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太后,还请坐着训话。
”
如今的金英,已经接替王振的位置,成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成为内廷第一人。。
在见到孙太后出来之后,就已经让几个小内官前去搬来一张座椅。。
这张座椅,就设在龙椅之下,王座之上。。
金英心里也有小九九。。
孙太后站着,就会显得很突兀。。
而孙太后要是坐着,那么接下来传位朱祁钰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金英这是想助力朱祁钰,好给自己邀功。。
有了金英的提醒,孙太后当仁不让的坐到了椅子上面去,以显示她国母身份的尊崇。。
“传皇太后懿旨!”
“大明正统皇帝北狩,天下臣民莫不悲切。
”
“为江山计,皇帝传位郕王,以供奉宗庙。
”
“盼郕王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忘祖宗创业之艰难,唯有中兴大明,方能不负天子所托,不负臣民所望!”
金英念完后,就把懿旨递到了朱祁钰手中。。
“儿臣,接旨!”
朱祁钰在对着孙太后拜服后,伸出双手接过了懿旨。。
三谦三让,又有朱祁镇的口谕,又有孙太后的懿旨。。
朱祁钰登基的法理已经有了。。
“百官当各司其职、尽心竭力辅助新君。
”
“军民需上下一心、内外一致,不让敌寇猖狂,早日迎回圣驾!”
孙太后这是对着台阶下方群臣说的。。
这也是孙太后把她的要求,说给群臣听。。
本宫已经答应了你们的要求,那么你们也该兑现承诺。。
“还愣着干嘛?”
“还不坐到龙椅上去!”
孙太后看了一眼朱祁钰,语气里面不悲不喜。。
“儿臣遵旨!”
不过短短几级台阶,朱祁钰却感觉很漫长,每一步都都显得那么沉重。。
就是这几级台阶,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台阶之下,为人臣子,谦卑谨慎。。
登上台阶,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陛下万岁!”
当朱祁钰的屁股坐上了龙椅之后,文华门内外顿时响起了一阵又一阵欢呼雀跃。。
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几乎都要把大殿上面的琉璃瓦给掀翻。。
群臣再一次,向着朱祁钰行跪拜大礼。。
只是这一次,群臣不再是用拜见亲王之礼,而是改为了君臣之礼。。
在群臣看来,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这是皇权向群臣的妥协,群臣终于超过了自己的前辈,大明以后将会是文臣和皇帝共治天下。。
这一次皇权交接,没有腥风血雨,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流成河。。
人心所向,顺天应人。。
“众位卿家,免礼平身!”
朱祁钰在说话之前,先深呼吸了一口气。。
他这是为了稳定心神。。
知道现在,朱祁钰才明白古人诗句里面所包含的情绪。。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漫卷诗书喜欲狂。。
“臣,有事起奏!”
等到群臣起身以后,礼部尚书胡濙走了出来。。
“胡卿,可直言。
”
对于自己登基后第一次大臣进奏,朱祁钰很重视,因为这具有很高的政治含义和影响。。
“既然陛下已经继承大位,接下来便应该由钦天监推算之后,定下黄道吉日。
”
“同时,臣管辖之下的礼部,也开始着手准备登基大典的一应事宜。
”
胡濙这个礼部尚书,很称职。。
若论对于庆典仪式的熟悉,当了快三十年礼部尚书的胡濙,无疑是大明当之无愧第一人。。
在胡濙主管礼部的这段时间里面,他几乎把能够遇到的大典,都给主持了一遍。。
而且不仅仅是皇帝大典,还包括藩王之礼。。
明宣宗朱瞻基的葬礼。。
朱祁镇受封太子、登基、大婚。。
朱祁钰加冠、大婚。。
“孤……”
朱祁钰刚想开口答应,却看到一旁的原郕王府太监成敬,对着自己微微的摇了摇头。。
对于成敬近乎不可察的动作,朱祁钰只是一思考,就参透其中玄机。。
“天子北狩,朕日夜只想着怎么把皇兄车驾迎回京师。
”
“等到皇兄归国,这龙椅还是会由皇兄来坐。
”
“至于登基大典,不办也罢!”
朱祁钰刚才说孤,只是一时没有适应过来。。
然而他的这句口误,却让群臣觉得他性格软弱,也不愿意当皇帝。。
至于说不办登基大典,是朱祁钰觉得自己的屁股还没有坐热龙椅,还必须要装一下。。
要知道,刚才朱祁钰可是白百般推辞群臣劝进。。
如果朱祁钰这个时候痛快的答应了,不就是自己打自己脸,给人一个口是心非的虚伪形象。。
“奴婢以为,胡尚书之言在理。
”
“天子登基大典,极为繁琐。
”
“内廷十二监、八局、四司,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
“诸如天子印章的雕刻,服饰制作,寝宫打扫等。
”
大太监兴安,也在一旁说话。。
兴安之所以站出来,是为了给内廷宣示存在感,不想让外廷一家独大。。
只不过对于兴安,朱祁钰是知道他底细的。。
兴安这个人,有野心,还是个风吹两面到的墙头草。。
原本历史上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就是兴安在胸口比划了一个十字,让大臣们知道朱祁钰很有可能在十天内病亡。。
正是由于兴安的这个举动,石亨等人才决定发动政变,迎朱祁镇复辟。。
“朕不过是暂坐皇位,将来是要还政给皇兄的。
”
“至于一应所需,朕可以用皇兄遗留之物,不用刻意新制。
”
朱祁钰虽然恨不得把兴安剥皮抽筋干,不过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至于说用朱祁镇的旧东西,这也是朱祁钰表达自己的谦卑,表示尊崇朱祁镇这个太上皇。。
同时,朱祁钰还可以收获一个节俭的好名声。。
作为富家翁,怎么吃喝玩乐都可以。。
作为皇帝,要是铺张了一点,就会被说成是劳民伤财,被说成是玩物丧志。。
朱祁钰还记得他的父皇朱瞻基,因为喜欢玩蛐蛐,而被叫做蛐蛐皇帝。。
朱瞻基不过是让人制作了一批装蛐蛐的罐子,就有大臣上书劝谏。。
“陛下,错矣!”
“新旧交替,如同日升月落。
”
“陛下登基,当有大典,以振奋军民之心。
”
胡濙的继续坚持,也是出于一种政治考虑。。
大明刚烈,就算天子被俘,也只是另立新君,而不会向敌人卑躬屈膝。。
新君登基,不止是一场庆典,还是一次对外释放政治信号。。
对外,是向瓦剌宣示,大明会抗争到底。。
对内,稳定人心,为军民树立了一个精神领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