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架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900

第38章


宣政殿上,三日一次的早朝,群臣站在台下,老李一人端坐在龙椅上。

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唯有长孙无忌打着哈欠。

老李冷漠的看了眼台下,冰冷的视线扫过,所有人低下头,不敢说话。

昨日让出水患的对策,一个个装死,今天让出地龙翻身的对策,一个个继续装死。

老李浑身王霸之气绽放,空气都凝滞许多。

“诸位卿家,可有什么良策?昨日水患朕可以当你们没经验,今日的事情,为何一个个都不说话?难不成一个个都成了哑巴不成?”

“就这样,你们还有什么脸站在这?不都说是大唐的中流砥柱,为朕排忧解难的么?现在呢?朕有万万子民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让你等想出个对策,整整两天,一个良策都没!”

“朕要你们有何用!”

“说!”

“你们对得起养你们的百姓,对得起朕,对得起身上这层皮吗?”

没人敢吱声,大气都不敢出,这个时候冒头,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房玄龄抬头看了眼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在打哈欠,完全没注意到。

高士廉额头全是冷汗,还有个杜如晦正在家里躺着。

杜如晦就是因为这次灾难,忧心天下,导致病情加重,最后没扛得住直接撒手人寰。朝堂上也因此变了格局,最后长孙无忌上台,成了仆射。房玄龄得到最大好处,成了中书令。至于还有一个宰相,一直是空着,最后三相还是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

文臣三大巨头,一个不敢说话,更别说其他官员。魏征虽然厉害,现在还没做到御史台扛把子的地位,现在的御史台还是王圭独掌大权。

见到房玄龄三人不说话,王圭恨不得把头塞到裤裆里,万一被盯到,那就是死的不能再死。

偏偏你怕什么,就来什么,王圭不躲还好,一躲动静就大了。

本身御史台地位独特,加上昨天李白说的,要发挥御史台察院作用,老李就上了心。

“王圭,你素来颇有主见,你来说说,怎么应对这地龙翻身一事。”

“嗯?回禀陛下......”

王圭一脸菜色,我就嘴强王者,你让我怼谁,说怼哭,我绝对不让他笑。但是让我怼地龙翻身,陛下,我决定你还是让我一起翻了。这而根本就是不是一方面的事情,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你让我怼,我也怼不动啊。

王圭现在急的一批,心烦意乱,这说的好,没奖励,说不好,有奖励,奖励狗头铡一柄。

扫了眼身边的人,身边一群小弟和靠近瘟神一样,纷纷避让,就连魏征都悄悄移了两步。怕死,不丢人。

当王圭看到倚靠在柱子上打瞌睡的长孙无忌,眼睛一亮,这不有人了么?

“陛下,臣觉得此事可以询问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自幼博览群书,对许多方面都有涉及,想来这应对地龙反身应该有好办法。”

死道友不死贫道,王圭现在管不了长孙无忌事后会怎么弄死自己,先保命要紧、

房玄龄眼角抽搐,一群糊涂蛋,找长孙无忌顶雷,怕是要炸死自己。

王圭话音刚落下,就有人附议,说长孙无忌厉害,什么学富五车,文曲星降世等等。

送命的这件事,不让长孙无忌去,让谁去?

御史台百分之九十九都赞同王圭观点,长孙无忌厉害,让长孙无忌说。唯一一个例外,那就是魏征。魏征也怕死,不然当初就不会去找长孙皇后抱大腿表忠心,但是魏征更怕被长孙无忌算计。

这群傻憨憨,得罪老狐狸,你们能有好?

老李有些失望,心中对李白的说法更加火热,御史台的存在模式不应该是这样,他们应该起到的作用是监视,督查,清理官员当中的败类。及时反馈各地民情,让自己知道各地百姓过的是什么样子。

而不是现在遇到正经事,一帮废物。遇到能参自己,或者能参其他大臣的机会,一个个恨不得以血谏言,弄个言官一怒,撞死自己。

御史台现在就这样,正事干不了,但凡能给各个官员,或者给老李添堵,那是一个比一个狠。唾沫星子横飞,你不听,我就撞死在你面前,我是最清正的!

御史台最出名的事情,贞观一年,逼着老李下罪己诏,得罪蝗神了,你当皇帝离心离德,赶紧认罪。

老李当初没办法,现在不一样了,我有一个好女婿,哼!这帮废物,朕迟早要全部砍了!

===>戳我阅读更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