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欲望,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
随着调查的推进,顾岚的五种人格在面对叶浩的动机时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每一种人格都在试图主导顾岚的判断,但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
分析者仍然坚持冷静的理性分析,他认为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叶浩的行为,以便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分析者强调,只有通过理智的推理,才能真正找到凶手,并阻止他继续杀戮。
愤怒者则愈发强烈地要求立即采取行动,抓捕叶浩。他无法容忍这样的暴行继续发生,尤其是那些受害者在死前所经历的痛苦。愤怒者对叶浩没有丝毫同情,他认为叶浩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悲悯者则试图理解叶浩的痛苦。他认为,叶浩的行为虽然极端,但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创伤。悲悯者主张,在抓捕叶浩的同时,应该尝试理解和帮助他,而不是简单地将他定罪。
阴谋家则怀疑,叶浩的行为是否仅仅是个人复仇。他认为,叶浩可能背后有更大的动机,或者有其他人参与其中。阴谋家主张进一步调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的隐藏线索。
复仇者的声音则低沉而坚定,他完全理解叶浩的动机,并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他的做法。复仇者认为,叶浩是在为自己讨回公道,他的行为是对过去不公正的反击。
面对这些冲突,顾岚深知,自己必须在这些人格之间找到平衡。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同时也不能忽视内心的情感和道德判断。
最终,顾岚决定采取一种综合的策略。他将分析者的理性推理与复仇者的直觉结合,同时保留了悲悯者的同情心和阴谋家的警惕。他深知,叶浩的复仇不会轻易停止,必须尽快找到他,才能避免更多无辜者的死亡。
顾岚和赵航开始全力追踪叶浩的下落。他们发现,叶浩在几年前曾有过一段时间没有固定住处,生活颠沛流离。随着复仇计划的逐步实施,叶浩变得愈发谨慎,他几乎完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仿佛在黑暗中消失了一般。
经过仔细分析,顾岚推测出叶浩可能正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