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阿胶井的神奇黄阿娇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曾经读到过:东阿有井大如轮,深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
《本草纲目》也说到了阿胶井水乃济水之眼,乃洪范九泉之 水所会归,其色绿且醇,清冽甘美,性属甘温,富含矿物质,用此水制胶最善。
要想得到好阿胶必须用阿胶井的水来熬。
阿娇对书中这些段落反复精读,甚至到了能倒背如流这些词句的程度。
无论烧火做饭还是做针线活,阿娇都会想着这些书中的经典宝句。
一想到书中这经典细致的描绘,阿娇就会一阵阵热血沸腾,心想 原来这好胶不但要有好皮子,还得有好水才行啊!
她记得,书中还记载:阿胶井要想水好需要每年淘一次,只有把井里的淤泥淘出来,井的泉眼才不会被堵塞,水才旺盛。
书中记载这口井在唐朝时是由大将军尉迟恭受命重修的。
阿胶井在明代嘉靖七年建有一个亭子,左右石柱镌刻有楹联,上联是:圣代即今多雨露,下联曰:仙乡留此好泉源。
横批为:济人寿世。
书中记载翔实真切,还多次写到了井应该如何管理,每年的春天要淘一次井为佳,等等。
黄阿娇借去看望娘家爹的机会,给黄郎中详细讲了书中记载阿胶井的方位、标识。
黄郎中也跟女儿说:他在行医中也听老人讲过有这么一口井,老百姓还传说是西山的老虎用爪子刨地得一泉,饮久了,化为人,后将此泉为井,这就是阿胶井。
因年久失修和黄河多次泛滥,早被淤没了。
只有这口井的水熬的胶最好。
用此水与驴皮配合熬制阿胶,可帮助胶的药性发散,很快起到疗效,由于水质的原因,在熬制的过程中,杂质上浮容易打沫(摄取),这样熬出的胶体通明,光泽度好,并且胶不变形、不变色、不变疗效,胶放的存放时间越长越有奇效。
黄郎中歪着头高兴地看着女儿,听到女儿一门心思琢磨阿胶的事,满腹的愁云也逐渐消散了。
但心里也还是在不停地埋怨,这个不着调的小女婿曹天贵太不懂事了,走了好几年了也没个音信,这兵荒马乱的,女儿就只好这么干等着,现在女儿有个营生想也好,省得女儿闹心。
黄郎中故意提高嗓门说:“闺女,我借出去给人看病的机会,也再打听打听阿胶井的 下落,爹也攒了几个钱,咱家也开始熬胶。
咱们要熬,就熬最好 的胶。”
黄阿娇点头一笑撒娇地说:“达达,光有好水还不行,还得有好的皮子呢。”
黄郎中高兴地说:“俺闺女就是行,说话越来越在行,靠谱了!
”第二节 好皮才能出好胶黄阿娇还反复看了书中关于驴的详细记载,认真地记下书中 所写驴的特性,感悟颇多:驴要威武雄壮,体格高大健硕,这样的驴抵抗能力强、结实、耐粗放养、不易生病。
驴除了干活儿, 驴肉更是宴席上的珍肴,其肉质细、味美。
山东人历来有种说 法:好吃吃不过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
只有这种驴才是制造名贵阿胶的上好原料。
驴身藏百宝。
要做出最上乘的阿胶,除了讲究用水外,还 得讲究用什么样的驴皮。
熬胶最好用养 3 年以上的黑驴,白肚 皮,白蹄子。
黄阿娇读到这里想起自己养的小黑来,也想起了曹天贵。
人们常说“驴脾气来了”,阿娇觉得曹天贵说走就走的倔脾气,真像一头小倔驴。
黄阿娇想到这儿不禁哑然失笑。
驴也有驴的脾气。
那些藏书中,还描述了许多驴的故事,什么张果老倒骑驴、驴的忠诚和厚道的趣事。
最重要的是书中除了叙述怎么用驴皮制阿胶外,还写道: 驴的头、肉、骨、毛、蹄、脂肪、乳等都可以入药。
阿娇读到:阿胶,为驴皮去毛煎熬制成的黑色胶块。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女子下血,安胎。
阿胶有养血之功能,对女人子宫出血、流产、月经不调有特效。
书中还记载驴毛可治小儿中风,驴尿可治小儿反胃、呕吐等。
黄阿娇读书读得常常是兴奋异常,有时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她知道,书中有的方子父亲己经在给乡亲们看病中得到了验证,但她还是一丝不苟、一字不落地抄下来。
她决定明天先和父亲商量商量,给婆婆用阿胶配点药。
每当看到婆婆由于思儿心切而痛苦,身体越来越虚弱时,黄阿娇就打心底里难受,这个冷清的家啊!
光靠自己干活儿、种地,也不是长久之计。
但每当她想到阿胶井,想到驴皮制胶的细致的工艺图时,就跃跃欲试地想自己办个阿胶作坊,她决定先去和她爹商量商量,办个好的正宗的阿胶厂,再开个中药铺。
阿娇边想边在纸上画自己想象的画面:养驴,买驴皮,架上几口大锅,加工上好的阿胶,用阿胶配置各种治病的良药。
人手不够,还要请多少伙计,她似睡非睡地进入了梦境。
第三节 一场美梦黄阿娇梦到,自己从父亲处取回一块半斤左右、黄褐色透明的陈年阿胶。
照着书上的药方,以阿胶为主,先把阿胶用黄酒 烊化,配以熟地、知母、贝母、大枣、核桃仁、黑芝麻,熬成糊 状。
每天早晚各将一茶盅的药温好,服侍婆婆服用。
婆婆仅吃了几天脸色就开始红润起来,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梦中她突然觉得婆婆像风吹的似的,怎么就胖起来了,婆婆笑嘻嘻地告诉她:说她自己有喜了,要生个孩子给阿娇养着。
黄阿娇想:太好了!
这个清冷的家,也该有孩子的哭闹声 了。
特别是当她看到街坊邻居和她年龄相仿、过门时间差不多的 妯娌,孩子大的都满地跑了,小的也有的抱在手上的时候,她就感到寂寞和孤独,而她的寂寞和孤独只有埋到书里去寻找。
现在书也抄得差不多了。
最近老听着奶奶和老奶奶一个劲 儿地嘀咕,要给天贵的爹娶个二房,曹家绝不能在这一代断了后等。
婆婆也总为自己养了个不争气的儿子,还一去不回,没有了 音信而感到羞愧难当。
所以对奶奶和老奶奶商量给曹大福再娶二房的事也表示理解。
除了阿娇外,全家人都在为曹家将要断后的大事苦闷和纠结着。
这件事只有曹大福一百个不愿意, 一拖再拖。
曹大福总说:“说不定,哪天咱贵儿就能回来了。
我都是有儿媳妇的人了,让外人看着笑话死了。”
曹大福对娶二房不能接受。
每当阿娇看到老实木讷的公爹时,就会联想到,天贵老了是不是也这个样子啊!
想着想着,仿佛感到婆婆突然抱着胖小子往她怀里塞。
“这孩子就是给你生的……”她刚要伸手去接,一下把桌上的针线筐子、书本全部推翻在了地上……阿娇一下子从梦中醒来,心里突突首跳,用手一摸自己的脸还在火热地发烫。
她一面为自己的梦感到脸红心跳,一面又为自己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悲哀。
随后又想到自己的老父亲看着自己苦等天贵,过着熬粥般的苦日子,而摇头叹气的场景。
她爹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俺闺女命苦,打小没了娘,嫁了男人又不着调,跑了个没影……”阿娇想想梦中的情景,看看自己眼下的处境,不由得悲从中来,也不敢大声哭,只有任凭热泪长流。
哭够了,咬咬牙心想,明天就去和爹商量,尽快把阿胶作坊办起来,听不到拉拉咕咕叫还不种二八地了, 自己要办个真正的阿胶作坊。
第西节 黄河牌阿胶阿娇和公婆商量着说:“俺想把俺娘家爹请到家里来一趟,一来是给婆婆看看病,二来想商量着咱们自个儿家也办个阿胶作坊的事……”婆婆和公公早就知道阿娇有办个自己家的阿胶作坊的想法。
庄上己有不少人家都在自个儿家里办了阿胶加工的小作坊,虽没有发大财,但也不愁吃喝,比种庄稼还要强一些,甚至还有的人家雇上了几个伙计。
外庄上就有杀驴的,也有外地往这庄上卖驴皮的。
庄上也有坐堂收阿胶的商人,齐家生意现在做大了,全家都 搬到济南去了。
他们在济南的铺子叫洪福堂。
洪福堂有时候也托黄郎中给他们收胶。
阿娇心想自己将来熬胶应该不愁销路。
自从 阿娇看了那些散装的书后,做梦都想按照书上阿胶的制作详细图解,做出自己的阿胶。
她觉得庄上的人,阿胶制作方法都是师傅 教徒弟的简易法,或者是省工减料的做法。
按照图纸上的做法, 做出的阿胶一定是上乘的。
平时她也羞于对别人家做的胶指指点 点, 自己办个阿胶作坊就按书上的方法做,她的梦想和期盼就是做出自己的阿胶来。
阿娇一大早到了爹那里,这次更加详细地把自己的计划说给了爹爹听。
黄郎中说:“我探访了不少人,也跑了不少地儿,看来阿胶井是找不着了,用你家前边那口井就可行,但需要深淘一次。
还要买几百块好砖,要请些打井老把式边挖边往下砌砖,泉眼周围也要铺上砖,泉眼要用大眼的纱布罩起来,这样能保证水的干净。”
黄郎中一边走一边说一边比画着,不大会儿就到了曹家,曹大福和姚氏热情地招呼黄郎中:“亲家咱们堂屋里坐。”
一边忙活着端茶递烟。
黄郎中边应声,边往堂屋里走。
虽然阿娇嫁到曹家五六年了,他还是第一次到曹家来,曹家人不串门的规矩村里几乎尽人皆知。
如果不是阿娇叫他来商量办厂的事,他也不会来曹家的。
一想到女儿自从嫁到曹家,如同守活寡一样,心里就像插了一把刀子似的,这把刀子时不时地还要搅上几下。
这次为了女儿他不得不打碎牙往肚里咽。
嘴里应承着说:“呵呵!
我先去看望奶奶和老奶奶。”
黄郎中随着孩子称呼老人家。
曹大福笑呵呵地跟在黄郎中的身后,首说:“老哥哥,您就屋里坐吧。”
忙着又让茶,又让烟。
曹大福家在农村里也还算得上殷实人家。
三间敞敞亮堂的堂屋,堂屋中间靠北墙放着个条几,紧挨着条几前面放着个西方的八仙桌。
在条几正上方的墙上供的是祖宗的牌位,八仙桌的两 边各放着两把圈椅。
黄郎中知道,这在农村这是最讲究的布置。
室内则是十几层的砖垛子上边放着木板做的屏风,隔出了东厢房和 西厢房,天贵的奶奶住在西厢房,老奶奶住在东厢房,因东为上手,东为大。
曹大福和姚氏住在东边的三间屋里,阿娇住在西边的三间房 里。
南边的三间屋一间为大门的过道,其余两间为厨房。
这十二 间平顶的房子除三间堂屋为浑砖到顶的外,其余房子也就是十来层的砖基和土坯的墙,只是房子用的木头比别人家的好。
但黄郎中认为这个家里是不能熬胶的。
如要熬胶就必须在 院外边再盖几间房子,要放皮子、放柴禾还需要有一个大一点的院子。
曹大福和黄郎中边喝着小酒边不紧不慢地等着和阿娇商量这个阿胶厂怎么办……曹大福突然开口:“我就是把地卖了也要圆了孩子办个阿胶厂的梦!
贵儿这个 兔崽子也不给家里来个信,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我们要这么多的地有啥用。
现在兵荒马乱的,看好墓地不被人祸害就行了。”
黄郎中可能是受曹大福情绪的感染,就像对谁发誓一样地说:“就是砸锅卖铁,扒了我的老屋子也要办好这个阿胶厂。”
黄阿娇这时从她的屋里拿出厚厚的一沓子写着字、画着图的纸样说:“你们二老看看我画的这个图样,咱家离黄河最近,就叫黄河阿胶吧。”
又叫来姚氏:“娘您也来一起听听啊,给俺提提醒啥的!
”第五节 梦中的胶厂阿娇把画的厂房图纸和熬胶的工艺图一张一张地打开,足有百十来张。
画的图像印上去似的,不光字迹工整而且非常细致。
哪个地方做什么,放什么,哪个地方几个人操作都写得清清楚楚。
黄郎中看后大吃一惊,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这么细心、这么有能耐。
这百十来张图纸把全家人都看得目瞪口呆的,曹大福心想,这儿媳妇可真是个女秀才。
天贵娘尽管身体不舒服,看了图纸后精神也为之一振。
奶奶也不停地插话感叹说:“俺的乖,你咋恁有材料哎!
咱曹家以后就指望你了。”
老奶奶也不停地说:“俺重孙媳妇赶得上穆桂英、樊梨花这些戏文里说的女英雄了。”
阿娇说:“只是拿出来让家里人看看,可不敢对外说。”
“今天主要是想让俺爹来给俺婆婆号号脉,调理调理身子骨,顺便让老人们看着商量商量咱们家也办个阿胶作坊这事中不中,听听老人的想法。”
黄郎中边准备给亲家母号脉边想,自己这孩子可真下功夫 了,图纸上己经准确地画出十几间房子的效果图、施工图,按收 皮、晾晒、切皮、泡皮、熬胶、出胶、擦胶、成品、出库的流程画出来的。
还把厂子设计得像个大花园,墙内一圈全是果树,除了厂房还画出了种菜的地块。
黄郎中忍不住问:“妮儿,没见过炼胶的地方还种菜的。”
阿娇笑呵呵地说:“种树种菜是后边的活儿,先把厂房盖起来,厂子景致好风水好,熬出来的胶好就不愁卖。”
“这个熬胶厂还要准备很多,盖房子的砖瓦木石料,我们家 的熬胶厂要和别人家不同,咱家的要像花园一样。”
阿娇说了一通后,看着她爹说:“您先给俺娘号号脉,只有俺娘身子骨好了,我才有心思做这个胶厂。”
全家人都看着黄郎中能给出什么方子。
曹大福看完图纸后,边抽烟边琢磨着,怎么能多筹些钱呢……古人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