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元璋知道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与自己的发妻的离开悲痛不己,但他也知道了后世对他最疼爱的儿子与自己的发妻的赞美与拥戴。
听到这里朱元璋很想知道自己的大明王朝是否千秋万代,可是风烛告诉他:每一个王朝都不可能延续千秋万代,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是有始有终的是不可能延续千秋万代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心里也清楚便缓慢的闭上眼睛叹息了一声,风烛非常的清楚朱元璋的这叹息声有着许多的无奈与心酸,甚至还掺杂了一些个人感情,毕竟被后世所称为大帝的人皆为一代明君贤主。
朱元璋睁开眼睛便人笑心不笑的问风烛:“咱知道咱的大明王朝不可能持续千秋万代,但咱也想着知道后世是怎样评价咱的。”
风烛听朱元璋这么说便一下子来了兴趣,便讲: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一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发生早灾,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朱元璋入伍后,任命为亲兵九夫长,郭子兴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被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后郭子兴病逝,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朱元璋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五月,小明王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便着手实行“广积粮”,推行屯田法、兴修水利。
至正二十西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至正二十西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
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吴元年”。
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房,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以失败告终。
洪武八年(1375年),编了《资治通训》。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株连了一万五千多人。
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确立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
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死后葬于紫金山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在位31年从公元前1368年~|398年逝世,自此历史上从贞观之治之后第二个之治随着一个王朝的更新埋藏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朱元璋在位的31年被后世称为洪武之治,朱元璋被后世称为洪武大帝,“自此开局一个碗”创立的王朝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