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无官无职的李岩
“各位先下去好好想想吧
李修远看着殿下议论纷纷的众人,微笑说道:“明日开始登记交银
“是,殿下
他们是来也匆匆也去也匆匆,不同于来时的战战兢兢,回去的时候那叫个兴高采烈。
待他们走后,李修远也领着王德化朝殿外走去。
走在路上李修远对他问道:“怎么样王公公,你可是想好了?
王德化一听,屁股立马又夹紧了起来。
摸着额头并不存在的虚汗,谦声缓缓说道:“回殿下的话,奴婢家中有些余资,如今朝廷有难,奴婢愿将家中所有财物一并捐献给殿下
“哦?
李修远略微惊讶的说道:“王公公竟如此深明大义?我可是听说在崇祯皇帝时期,你王公公也没有这样的觉悟呀
王德化微笑着答道:“崇祯皇帝如何能与陛下相比,如何能与殿下相比呢
实际上他心里的想法也不是那么复杂,那些大臣都不愿出钱,凭什么要他们这些宦官出钱呢,要出钱也是他们先出钱。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直觉性的认为之前的那些猜测不会有错,陈演朱纯臣那帮子人能够揣摩崇祯皇帝的心思,但是眼下主事的人恐怕就不是那么好猜的了,要找死是他们的事儿,可不能被他们给连带了。
李修远听后叹息的摇了摇头,“崇祯皇帝还没找到吗?
关于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或许是因为生长环境的问题,崇祯皇帝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找不到要点痛点。
以至于在临死时都还在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这样的话。
算了,一根绳子结束也不错。
王德化摇了摇头答道:还没有传来消息“
李修远看着西边的方向轻声说道:“派人去通知谷可成,就说在煤山那一块儿好好搜搜,崇祯应该就在那上面了
“是,殿下,奴婢这就安排
“好了,我们再到城里去看看,去看看城里的一切秩序是否正常
......
......
在大顺军队刚进城的前几天,所有商铺正常开业,街上的人来人往滔滔不绝,百姓们对大顺军人也很是拥护。
这一切都得益于李岩的提前宣传。
比如‘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等等。
这些通俗易懂的话在民间广布流言,甚至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至此李自成的大业才算是真正有了起色。
后来才有得力量真刀真枪的干翻了大明最后的希望-孙传庭,从此走上帝业。
不幸的是,进京之后李自成对李岩的进谏就显得毫不介意了,或者说在此之前多多少少就有些反感他了。
称帝之时大家都是这个伯那个侯的,而他李岩竟然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有,令人唏嘘不已。
“子信先生来了吗?
在街角的一处茶坊内,李修远向身旁的王德化问道,在走出宫门之前,便让他派人将李岩请来。
王德化掐着手指算了算时间,轻声答道:“殿下,子信先生应该马上就到了
李修远喝着清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意看了王德化一眼。
有一说一,身边有这么个内侍还挺好用,一些他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他都能够提前做好。
但问题是,这货是个胳膊肘朝外拐的货,投降的人永远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后来建奴贰臣传的出世更是如同鞭尸,实在是太坏了,汉奸在世的时候被搓脊梁骨就算了吧,还留下本儿书来世世搓脊梁骨。
不过这毕竟是阉人,只要建奴没有打进来,他们也就那样了,暂且用着吧。
李修远转过头来不再看他,便对一旁的伙计问道:“小二,加水
“好勒,客官稍等
李修远看着小二熟练的加水,随口问道:“小二,这闯军都入城了,对你们这茶坊可有什么影响?
“客观这话说的小二热情的说道:“这能有什么影响,街坊邻居都在传闯王来了不纳粮,咱们这小商小贩的再也不用受那缴税的气了 小二说完便忙他的去了。
不纳粮...
若是李修远记得没错的话,最开始确实是说不纳粮的,毕竟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喊喊口号又不会少块肉。
但是后来等登基后就发现这不纳粮也不行啊,难道一直靠抢靠抢夺吗,这又能持续多久呢。
所以后来便规定的是三年不纳粮,这一改变在关中推行以后倒也没什么阻碍,大家也都知道永远不纳粮怎么可能呢,这三年不纳粮也是不错的嘛。
只是现在地盘越来越大,手底下的官员也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开销也越来越大。
靠劫富济贫终究只能图一时之快,并不是长久之际。
但是这三年之期肯定不能再改了,再改的话民众基础就全丢了,在大局不稳的情况下又闹得民怨沸腾,这不死都难。
“李岩拜见太子殿下
正沉思着呢,一道低音的浑厚声打断了他。
李修远转头看去,此人正是李岩,看起来儒士一般的模样,四十出头的年纪,他深邃的眼神中有着掩盖不住的智慧。
他对李岩挥挥手道:“微服私访,就不要如此多礼了,就叫我公子吧
这李岩虽说无官无职,但也是便宜老爹的幕僚,又立了那么多功绩,所以就算是丞相在一般情况下那也得给他面子
“是,公子李岩随即在他对面轻轻坐下,拱手道:“不知公子叫在下前来有何要事
“确实是有一些要事李修远环视着两旁热闹的街道,问道:“子信先生觉得当下的京城如何?
李岩想也没想的回答道:“危机四伏隐患极大,稍不注意便会粉身碎骨
李修远眉头一皱,他算是明白便宜老爹为何不太喜欢他了,说话太直接了,打入京城这么大的成功却要被他说得快要亡国似的。
但是他知道李岩说得的确没错,后来发生的那些事情也证明了他的话。
李修远对此也不在意,继续说道:“想必子信先生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了吧,否者也不会说出这般严重后果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