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若盛开,管它清风来不来
有一段日子我陷入瓶颈,情绪极度低落。就像是时间被人抽离了出去,什么都不想做。
其实说来也没有什么沉重的事。不过是一些耳耳之谈,积压到极点后一刻崩坏。但有趣的是,摧毁一个人从来都不用巨大的压力,只要这些琐碎就足够了。
我看着城市的混凝土,霓虹灯下车来人往。仔细分辨每一个人的神色,居无定所。
就像纪德在《人间食粮》中写的那样:“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我开始怀望和忏悔,质问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曾经没有网络和智能的时代,人们靠闲坐就可以解乏。故友间隔着大江大河,身边放着啤酒和广播,从古至今聊得热络。不觉疏淡,又不胜欢心。
而如今,社交软件上几个小时没有消息,就会觉得发慌。发出的状态紧盯着有无回应,很怕被冷落。隐约发现被人疏远之后,就会选择先去疏远别人。
一种近乎荒诞的心理在不断蔓延。难以自察,却又不愿承认。
嘴上说着无足轻重,心中想着性情使然。其实为的,也不过就是那一点可怜的存在感。
追求存在感原本是件情理之中的事,每个人也都有追求存在感的权利。为了对抗虚无,它们从无对错之分。
但可悲的是,人们难免会觉得孤独很可耻。
电影《千与千寻》里有一个很边缘化的角色,无脸男。他戴着一个微笑的面具,在人群中游离,在桥上孤单的观望。
他也渴望热闹,渴望被爱,渴望与世界打成一片。
直到他发现金子可以让他获得一些存在感,之后便开始无限膨胀,吃掉所有东西甚至人,来填补虚妄与孤独。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无动于衷。
其实他原本并不会因孤独而毁灭,但最后却因为自己奋命制造出来的虚假而迷失。
谷川俊太郎在《二十亿光年的孤独》里写:
“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宇宙正在倾斜,所以大家渴望相识。宇宙渐渐膨胀,所以大家都感到不安。
我一度曾经是个自卑的人,尤其是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总是怯生生的,于是变成被轻易忽略掉的那一个。
一开始我会不断地去观照内心,然后卯足了劲的去取悦别人,小心翼翼地去试探别人是否对自己有看法。
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仅活得很累,而且还丝毫没有用场,一切都照常。喜欢你的人依旧喜欢你,讨厌你的人也依旧讨厌你。
当我放弃了这些无力的挣扎之后,我变得快意了很多,反而增了几分善待。
如今到哪里都不怯场了。
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一切靠自己。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内心都有召唤。
所以如今很是喜欢辛弃疾的那句:
“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
我们日复一日的追赶,不休朝夕。马不停蹄地去证明自己,昭告于众。为了筛选出希望别人看到的一面,常常拼得头破血流。
但当真正沉淀下来去审视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所做的这些都无太多意义。
记得从前在日记里写下过这样一句话:“不必去艳羡风月,孤岛也有孤岛的好。
现在倒有些想通了。
就这样单枪匹马的,放浪形骸之外。不被无效的社交蚕食,不畏惧他人的目光。对孤独不动声色,只为自己而活。想来也是一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