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自然也懂,她点了点头,“好,那两位将军请随我来吧,可以在商量完后找我们。”
看见黄月英三人已经进去,诸葛亮开口说道,“陛下请吧,去我书房。”
离这不远处就是书房,推门而入只觉得一股书香铺面而来,数不清的藏书规规整整的放在书架上。
“丞相可知道九品中正制?”李世民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诸葛亮点了点头,“知道,由曹魏大臣陈群陈长文提出的,以家世、才能和道德将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一直到下下九品,然后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不错,丞相认为这种制度如何?”
“短时间内或许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时间一长,弊端必现,中正是各州郡推举的中央高官,为了拉拢他们,这名中正一定会在推举人才的时候照顾他们家族的子弟。
别的州郡也是如此,只怕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高官都出自那几个家族之中的情形。”
不得不说,不愧是诸葛亮,一眼就看清楚了这个制度的弊端。
“丞相说的不错,照这么下去,什么德行,才能全都不重要了,唯有出身决定一切,只怕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
诸葛亮深以为然,“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在战争年代比如现在,比如春秋战国,军功制无疑是选拔人才的最好制度,可若是和平年代就不太行了,这也有了后来的察举制与征辟制。
但这和九品中正制有相同的缺点,容易形成门阀世家,比如袁家,比如荀家,当然我诸葛家族也是如此,以至于很多无能之辈都可以当上高官,难怪民间流传‘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的说法了。”
“我这次叫丞相来主要就是说这件事的,我倒有个想法,它在和平年代也能用,而且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唯才是举。”
诸葛亮眼前一亮,“什么办法?请陛下赐教。”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科举制。”
“科举制?这是什么,亮倒是从来没听说过。”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不论任何人都能参加,择优选取。”
诸葛亮好像有些明白了,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制度,但还是听李世民继续说下去。
“考试可以考任何东西,为官、治政,农业赈灾,儒学策论,诸子百家,甚至治军、机关术,医药都可以,只不过不过前者偏重理论,后者偏重实践罢了。”
诸葛亮低下头,细细思考了一番李世民说的话,震惊的发现自己竟然发现不了这个制度的一点弊端,至于作弊什么的他也想到了,这是制度的弊端吗,这是人的弊端好不好。
“陛下,大才。”诸葛亮的声音有些嘶哑,“科举制一出,可算是彻底解决了我大汉人才的选拔问题。”
“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发现、补足它的缺点,科举制也是,就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有几个问题。”
“亮愿闻其详,”诸葛亮挺直上半身,一双求知的眼睛紧盯着李世民。
“我们这个时代不说别的,能识字写字的有多少?不还是大多出自世家豪族吗,如果底层人民读不了书那么科举制迟早和别的一样,成为最顶层那一批人投身官场的台阶罢了。”
诸葛亮回答道,“确实是个问题,哪怕是国家出面也很难,不过科举一定要办,把这个社会风气先形成,要让百姓知道,有一条道路虽然很难,但是哪怕你出身低微仍然可以当上大官。”
小说《手握万朝穿越系统,我打造永久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